水域生态学方向负责人:赵敏。二级教授,博导,太阳成集团122cc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浙江省特级专家,全国黄大年式团队负责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任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特邀理事、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Carbon Neutralization》(Wiley集团)主编。带领团队研制了中国第一艘蓝藻物理喷射处理船,处理能力为国外的5倍;研发的分散式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推广。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26篇;获发明专利21项。方向成员包括井芹宁教授、李仁辉教授、郑向勇教授、郝爱民教授、肖继波教授、黄先锋副教授、吴苏清副教授、范春贞副教授、刘仁兰副教授等。
围垦区生态保护方向负责人:金振民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发表论文141篇(包括“Nature”杂志论文2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各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成员包括郭林教授、肖德荣教授、郑春芳教授、韩文娟副教授、徐奔拓副教授、吕宝强高工等。
修复生态学方向负责人:甘延太教授,博导,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讲席教授,太阳成集团122cc全职教授。担任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rop Science等5个SCI期刊的编委、副主编。长期聚焦低碳环保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的绿色发展“整合套件”系统,使加拿大西部的农业从根本上转型升级为高产、低碳、高度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农业体系,被《Nature》新闻发布会评论为农业生态领域的一项重大科学突破。主持科研项目35项,经费7600余万元。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和Plant & Soi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67篇,引用9964次,H指数43。合作出版专著18部。成员包括杨海龙教授、陈华林教授、王丽教授、冯守疆教授、苏来金教授、周江敏副教授等。
植物生态学方向负责人:阎秀峰教授,博导,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从事植物耐逆生理生态学、次生代谢调控及盐碱地生态恢复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项、国际合作重点专项1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22项,日本及美国专利4项,主持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获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成员包括吴明江教授、马增岭教授、邹慧熙教授、佟海滨教授、林苏娥副教授、陈斌斌副教授、王敏副教授、刘金亮副教授、张永华副教授等。
动物生态学方向负责人:计翔教授,博导,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历任中国动物学会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和两栖爬行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秘书长,Current Zoology主编,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副主编,Integrative Zoology、Zoological Research、Animals等刊编委。曾于西班牙Oviedo大学、Alicante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创建了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江苏省重点学科。从事两爬动物分类、动物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项,发表SCI论文166篇、主编著作3部。承担动物学等课程。成员包括柳劲松教授、张永普教授、赵志军教授、应雪萍教授、李树然副教授、郭坤副教授、解磊副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