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作中的柳劲松教授。
太阳成集团122cc报 发
于深山密林中,观鸟之形,闻鸟之鸣,流连忘返;于菁菁校园里,教书育人,桃李芳菲。他,就是我校太阳成集团122cc柳劲松教授。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了近30年的他,德才兼备,诲人不倦,深受学生的爱戴,“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实至名归。
授学识 育品德
柳劲松教授的教学水平有口皆碑,他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广、教学方法得当,传道、授业、解惑兼顾。
他注重启发式教学,把难懂的理论知识和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例子结合起来,追求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鸟类的锁骨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觉得难以想象,他生活化地称之为“鸭蝴蝶”,大家便恍然大悟。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形态和内部构造,他指导学生做活体解剖,对象有蚯蚓、蝗虫、鸡、兔子等。在讲解过程中,柳劲松教授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示范动作标准、到位,然后用同学们感兴趣的“吃”的话题来介绍动物身上可食用与不可食用的部分,以此加深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他还十分关心学生的成长,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上山下海”的野外见习中,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察的,需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但是他发现有的同学自我意识较强,涉及个人利益时会相互推诿。针对这种现象,他找学生谈心交流,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学会互助和奉献。他态度亲切,使人如沐春风,但语气却是如此坚定,“为什么别人对你好,你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而自己为别人做点事却如此斤斤计较呢?”一番话,说得人心服口服。在一次见习结束返校途中,有位同学吃完水果直接将果核扔到大巴车窗外,柳劲松教授见状后语重心长地说:“你是一名大学生,如果你的文明素质尚且如此,那么社会上的其他人该如何看待大学生这一群体?见微而知著,这种行为对你们日后做人做事会产生不良影响,要引起注意,防微杜渐。”
醉自然 乐指导
柳劲松教授长期致力于鸟类能量代谢研究工作,他负责的团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支进行鸟类代谢研究的队伍,近年先后主持三项国家基金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
鸟类怎样调节自身以适应环境?他对此十分感兴趣,常常在实验室模拟野外环境。他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改变温度或光照,使实验室的环境也像自然环境一样经常变化。他不厌其烦地一组组变化依次模拟,不但不觉得乏味,反而始终兴致勃勃,精神抖擞。
在自己做科研的同时,他还指导本科生的科技学术活动。对柳劲松教授的研究项目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先跟着他熟悉仪器、学习基本知识技能,然后选择其中一个研究方向申请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柳劲松教授总是尽心指导,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他修改的学生的论文基本上都以学生为第一作者。他指导的学生曾获得浙江省第十届“挑战杯”大赛二等奖,近5年有20余位本科生在《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动物研究》、《生态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他还带着学生一起做科研。三年前,柳劲松教授获批一个国家级课题项目,他让自己带的“古田山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学生参与其中,师生开展合作,学生对此也有浓厚的兴趣。为了顺利完成项目,更为了悉心指导学生,柳劲松教授连续三年指导该实践队,直至今年课题研究完成。盛夏,白天他带领学生在古田山上整理资料,晚上则穿上长袖长裤和雨靴走进自然,观察青蛙的动静,录下青蛙的叫声……夏夜的野外,不仅蚊子肆虐,甚至还有毒蛇出没,竹叶青、五步蛇、银环蛇等他们都遇到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师生的辛苦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通过观察、记录、研究、整理,很多学生发表了学术论文,不少文章还刊登在国外期刊上。
在柳劲松教授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些许成绩,更培养了坚持不懈、刻苦钻研、严谨科学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精神。
重责任 善沟通
柳劲松教授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当年读师范类院校是阴差阳错,但是他一直把教好书、教好学生作为自己的使命。
上大学时,柳劲松认为,大学老师一定是知识渊博、口才极佳、善于教学的,然而,他曾遇见一位老师,上课及其乏味,学生常常睡倒一大片。从那时起,年少的柳劲松便暗暗发誓:如果有一天当上老师,一定不能误人子弟。
成为一名教师后,柳劲松将一生奉献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说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曾经令一代有志青年热血沸腾,积极投身教育事业,这部电影也深深影响了他。“教师这份工作是良心活,我一定要对学生负责。”柳劲松说道。
生活中,柳劲松教授与学生相处十分融洽、愉快。他喜欢看《阿甘正传》、《辛德勒的名单》、《毕业生》等影片,也喜欢听诸如《卡萨布兰卡集市》等经典名曲。柳劲松表示,看外国电影、听外国歌曲,一方面能练习英语听力,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历史,拓宽眼界,提升思想,因此,他常常向学生推荐此类影片和歌曲。他还时常和学生一起吃饭聊天,交流思想,讨论问题。“每逢佳节,有了学生的陪伴,真的十分热闹温馨。”刘劲松教授动情地说。
柳劲松,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潜心于鸟类能量代谢的研究,更醉心于教育事业。教书育人,默默奉献,数十载寒暑,不曾懈怠!
(太阳成集团122cc报 2014年12月30日 第三版)